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

教出小外語家第二堂課:看!八歲就精通6國語言的孩子

卡爾·威特(Karl Witte,全名Johann Heinrich Friedrich Karl Witte)1800年7月1日出生於德國薩勒河畔的哈勒市洛赫小邨,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。 他8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、法語、義大利語、拉丁語、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。

  卡爾·威特能有這番驚人的成就,並不是由於他天資聰穎。相反地,他出生後被認為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。但他的父親並沒有放棄他,返而設計了一套專門教育卡爾的方法。

  卡爾的父親把卡爾14歲以前的成長過程、教育心得、方法,融入了早期教育的理念,寫成了《卡爾·威特的教育》這本書。該書寫於1818年,大概是世界上論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獻。但這本書初期並未引起人們重視,幾乎絕版,哈佛大學圖書館里藏有的一冊據說是美國的唯一珍本。

  然而,2000年4月7日,18歲的成都女孩劉亦婷被哈佛大學錄取。此消息經當地媒體、網路迅速傳遍各地,引起一陣騷動。劉亦婷的媽媽在接受採訪時表示,卡爾‧威特教育法為劉亦婷打下優秀素質基礎 。


現在,有越來越多的家長與孩子受惠於這本書。

書中詳細記述了這個父親的核心理念:一個人最終能否有所成就,最主要的還是後天的教育。教育得當,普通的孩子也能成長為天才。教育不當,即使再大的天才也會被毀掉。

  由於這一套早期教育的實行,卡爾威特除了語言的天賦之外,他還通曉動物學、植物學、物理學、化學,尤其擅長數學;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;10歲進入哥廷根大學。 13歲出版了《三角術》一書;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,卡爾目前仍然是《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》中「最年輕的博士」記錄保持者)。 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,並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;23歲他發表《但丁的誤解》一書,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。

  卡爾·威特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裡授課,一直講到1883年3月6日逝世為止。   卡爾威特在語言方面的成就,是因為他的父親掌握了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期(1~7歲)。

如果您的孩子已經錯過這段時間,也不必灰心失望,還有一位自我學習的語言高手,值得我們來看看。

  貝瑞法柏(Barry Farber),他是一名懂得25國語言的記者,他也是「語言俱樂部」( Language Club)創辦人及《如何學會任何語言》之作者,他為了一雪拉丁文得D等之恥,竟學會了中文;為了採訪一則難民新聞,而學會了匈牙利語。 書中描述學會各種語言帶來的好處,例如:他曾經用海地話在美國搭計程車,讓那位海地司機驚喜得免費載著他到處跑。在餐廳用老闆的母語說幾句客套話,就被招待一個豐盛的水果拼盤。

  書中並未明確寫出他學會的25種語言,而是用故事性的方式敘述,他1952年在美國陸軍單位,接受過一項任務,而這項任務需要會使用14種語言,他通過各項測試並合格。(he was inducted into the U.S. Army in 1952, he was "tested and qualified for work in fourteen different languages")。

  至於大家好奇的,卡爾威特和貝瑞法柏語言學習方法,我們將會在下一篇歸納分享。 以下是"How to learn any language"英文原版內容:
Click here to download this file
Powered by ebookbrowsee.net